高速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高速新闻> 交通新闻 > 正文

芳菲四月 共享甘肃交通文化盛宴

发布时间 : 2023-04-04 浏览次数:0 来源:甘肃交通运输 【字体:

  4月2日下午2点,首届交通运输文化年会进入1个小时的甘肃时间。从嘉峪关前的八棵树到甘南高原上的王格尔塘道班,从流光溢彩的丝路文化到感人至深的保通故事,随着讲述人娓娓道来,甘肃交通文化卷轴徐徐展开,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们献上了一道丰富的文化盛宴。



  丝绸古道 文化交融


  交通不仅是道路联通、商贸互通的渠道,还是文化交融的载体。


  “交通人修的不只是路,路上承载的是永久不息的人类文明交流。”年会上,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徐兆寿作了题为《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复兴》的分享交流。路的意义和形象从具体到抽象,从眼前到远古,让现场观众深深体会到“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交通息息相关”。


 

  图片来自网络


  2000多年前,满载着丝绸、瓷器的驼队穿行于狭窄的河西走廊,打通了西域与中原的商业贸易,自此,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沿着东西相连、南北交错的交通网传播融合。周穆王西巡、秦穆公称霸西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隋炀帝西巡、文成公主进藏……这都是对甘肃交通的开发。


  河西走廊的悠悠驼铃,传递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悠久回响;阴平古道、唐蕃古道,见证了中华民族励精图治的辉煌与繁华;100多年前建成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开启了中国近代公路桥梁建设的先声。


 


  时间穿梭到2022年10月,G3011柳格高速悬泉置“开口子”项目、榆林窟至悬泉置旅游公路项目开工建设,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通过高速公路“开口子”项目串联,连接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东线景群,意味着古丝路上的神秘石窟、素有莫高窟“姊妹窟”之称的榆林窟将通过“路”揭开其神秘面纱,为更多人所知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甘肃试点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众多历史文化有了展示“窗口”,沉寂千百年的古丝绸之路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有的人是第一次来甘肃,他们最先印象深刻的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文化,作为一名甘肃交通人,我感到很骄傲。”年会文创产品甘肃公路博物馆展区的柴瑞格外忙碌,来咨询交流的人络绎不绝,她介绍,来自湖北、山西、青海等地的很多交通单位、企业对公路博物馆非常感兴趣,希望在科研、党建、科普教育等方面深入交流合作,青海交通还发出了参加劳动技能大赛的邀请。


  千里陇原 人心相通


  交通不仅是道路联通、商贸互通的渠道,还是人心相通的载体。


 


  在20世纪50年代,甘肃交通系统近3000名养路工响应号召来到海拔3700米以上的镜铁山,担负起修通S215线这条钢铁运输“生命线”的职责使命。他们住地窝子、睡大通铺,经过4个月的日夜奋战,终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为了阻挡风沙对公路的侵蚀,28岁的郑占乾和工友们用炉棍和铁勺凿开坚硬的砂土,把刚刚返青的杨树枝条种下去,千辛万苦,万般呵护,活下来的八棵小树苗而今都长成了参天大树,犹如卫士般忠诚守护在曾经的古丝绸之路今天的312国道旁,见证了戈壁雄关——嘉峪关从一抹绿拓成一片绿的沧桑巨变,也诉说着一代代甘肃公路人在荒原戈壁筑路播绿的故事。


  国家所需,人民所盼。七十多年来,甘肃交通人始终听从党的召唤,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孕育出以郑占乾等新中国第一代公路建设者为代表的“八棵树精神”,成为了一面激励人们战胜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旗帜。



  “八棵树精神”成为本届年会的热词之一。来自河南许平南高速公司的曾献燕认真翻看着“八棵树精神”邮票珍藏集,她说:“一直听说甘肃交通的‘八棵树精神’,这次来甘肃有了全面深入了解,感受到中国交通文化正迎来枝繁叶茂的发展,也想多学习借鉴甘肃交通品牌文化传播的好经验,为我们品牌创建和参加下一届交通运输文化年会做足准备。”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北京长安街“大1路”公交驾驶员常洪霞说:“虽然大家所处的地方和环境不同,但热爱交通的心是相同相通的,我将把交通行业自信、交通文化自信融入到工作中。”




  “八棵树精神”历久弥新,“金百合”“樱桃红”“绿橄榄”等新时代文化品牌不断涌现,甘肃交通人坚定主心骨、提振精气神,奏响奋进之歌,在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征程上当好“开路先锋”。